3/11 的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嘯及核能危機,跌破所有人的眼鏡。如此大規模的複合型災害,不論從政治、經濟、社會…,各種角度來看,影響之深之廣大概都難以確切計數。併力科技和大家一樣為災民祈禱,希望這類事情未來絕少發生。

然而,當新聞台全天 24 小時不停播送災區新聞、我們悲天憫人的同時,我們必須注意經濟上的損失,因為災後的重建和復原,幾乎仰賴政策和產業的復甦。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預估,這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最高可能高達 2,350 億美元,相當於日本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 2.5% ~ 4%。其中,以汽車業和電機業損失最為慘重,汽車工業因為限電不得不停工Sony 公司甚至有 12 萬台的 PS3 直接被海嘯沖走。受影響的企業當前第一要務是恢復正常運作,原先日本準備將東北地區規劃成主要汽車產業基地。地震過後,這些布局勢必都要重新調整。不難想像,政府官員和企業高層此刻心中一定充滿這類的疑問:

地理上到底哪裡才夠安全? 備用電力的方案有沒有瑕疵?真的發生天災,如何才能最快速度復工?

 

「營運持續」(Business Continuity)

這類的問題,屬於企業的風險管理和「營運持續」(Business Continuity)的範疇。「持續地」營運獲利是商業的本質,每一個小時的停工都不斷傷害員工的飯碗和投資人的利益,在這次的地震事件,甚至可說影響到國家社會的福祉。企業不但需面對激烈競爭,還得設想天災人禍時該怎麼「繼續走下去」。這個議題,對現代企業仰賴極深的 IT 系統和網路應用更是至關重要,這些 IT 系統很多都架構在 Internet 上。相信過去一週來,企業內的 IT 主管和網站經營人員一定是繃緊神經,不停的確認、修復地震造成的影響。災害發生後的第一時間,併力科技隨即聯繫了我們的客戶,令我們非常欣慰的是,至少我們服務的企業人員都無傷亡,系統也鮮少受到影響。

根據併力科技的觀察,整體而言,這次 311 日本地震沒有對國際 Internet 環境造成太大的影響,應不會造成企業(尤其是台灣企業)太大的損失。併力科技長期關注國際 Internet 狀況,平時就有累積基本的 Internet 連線資料,我們仍然觀察到值得和大家分享的資訊。

 

311 地震對 Internet 的影響

這次的日本地震發生在台灣時間 3 月 11 日的 13:46,根據併力科技日常對一個台灣國際企業網站的日常量測,3 月 11 日至 3 月 14 日從亞洲四個城市(雪梨、新加坡、東京、首爾)量得的平均網站反應時間(response time)為下圖:

3/11 至 3/14 從亞洲四個城市(雪梨、新加坡、東京、首爾)量得的平均網站反應時間

3/11 至 3/14 從亞洲四個城市(雪梨、新加坡、東京、首爾)量得的平均網站反應時間

同一段時間,從美洲的三個城市(亞特蘭大、華盛頓特區和聖保羅)的量測結果如下:

美洲的三個城市(亞特蘭大、華盛頓特區和聖保羅)的量測結果

美洲的三個城市(亞特蘭大、華盛頓特區和聖保羅)的量測結果

從這兩個圖表,可以發現在地震當天該網站的連線狀況並無異常,反而是隔天 3 月 12 日的早上 7:00 開始到 23:00,反應時間開始拖長。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狀況呢?全球的 Internet 是靠無數個網絡連結而成,國家與國家之間則是以海底電纜相連。日本是亞太地區重要的連網支點,肩負著連結亞洲和美洲網路的重要角色。據媒體報導中華電信網站資料,主要是在日本北茨城登陸的兩條海纜,APCN2 北段與日美海纜受到損害,才會導致經過日本的國際流量受到影響,以我們量測的這個網站而言,尤其是美國連結回此台灣企業網站的流量(需經過日本)受影響特別明顯。對照美國網友抱怨連線遊戲慢、以及台灣網友抱怨連到日本和美國很慢的時間點,也大致符合這段時間。

 

天災造成的 Internet 中程傳輸(Middle Mile)問題

網路應用或網站的「營運持續」,跟 Internet 的健康狀況有很大的關係。Internet 的連結大致可分為三種:企業網路伺服器連上 Internet 稱為第一哩(First Mile)、終端使用者連上 Internet 稱為最後一哩(Last Mile)、而中間不同網絡、不同國家區域的連線稱為中程傳遞(Middle Mile)。地震或海嘯造成海纜損壞或斷線,屬於中程傳遞的問題,一旦發生就非常棘手,通常只能等網路服務商(ISP)或海纜營運商儘快修復,別無他法。在 Internet 的世界,中程傳遞出了問題,不管第一哩和最後一哩多麼健康,使用者就是不能取得企業端傳出來的資料,如果資料和營運息息相關一刻都遲不得(例如 ERP 或 CRM 的資料),那可真的是要命。有些企業未雨稠繆,會想到備用方案,例如向不同的 ISP 租用多條國際專線,但是這除了成本考量之外,企業通常仍無法決定真正出事了自己能選用哪條線路。事實上,當海纜斷線情況非常嚴重時,線路調配甚至可能是以整個國家利益當做前提,單一企業可能根本沒有協調空間。

這麼壞的情況不可能發生嗎?其實已經發生過了。2006 年的 12 月的恆春大地震,當時誰也沒料到,台灣周圍的七條國際海纜全部震斷,台灣對外的國際電話全部受影響、所有大企業的專線都出了問題、股匯市交易整個大亂,當時中華電信光是一天的國際電話營收,就少了一億元。整個東亞只有少數的海纜沒受到影響:

資料來源:<a href="http://www.telegeography.com/wordpress/index.html%3Fp=45.html" target="_blank">Telegeography</a>

資料來源:Telegeography

另根據 Akamai 公司官方資料,當時從大陸的北京、上海及香港三個城市的使用者,連結位於美國賓州的網站主機,需要等待兩分鐘以上甚至完全無法連結上(藍線)。使用 Akamai 平台的客戶,卻幾乎不受影響(橘線)。

這次 311 地震所幸沒有造成 2006 年的慘況,但也再一次提醒我們在重大災難時,「營運持續」的重要性。從天然環境來看,日本和台灣都是島國,同樣處於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,企業總部連外完全仰賴這些海纜,當發生重大天災時,必須能夠正常的營運。

資料來源:<a href="http://www.akamai.com/availability" target="_blank">Akamai官方網站</a>

資料來源:Akamai官方網站

 

「防波堤心態」不再管用

經過這次災害,我們恐怕不得不承認,「天有不測風雲」是這個年代最適切的經營心態。天災可以輕易地損害海纜、人禍可以造成網站的流量瞬間暴增 10,000 倍,過去 IT 領域所著重的「防波堤心態」(買更多頻寬、找更多線路、架設更優良的防火牆…),已經難以處理企業今日面臨的時局。從整個 Internet 的發展來看,近年來的「雲端」概念,本質上就是「分攤」(offload)企業個體承受的壓力,因為企業永遠不可能長得跟整個 Internet 一樣大,也不可能獨自承受來自整個 Internet 的巨大流量和攻擊。

號稱「海上萬里長城」、世界第一標竿的日本東北兩座超大防波堤,在這次海嘯中不堪一擊。從企業系統營運的角度,我們不由得思考如果自己的企業擁有世界第一的 IT 防波堤(最貴的防火牆、最大的頻寬、最多 Data Center…),哪一天不幸又天災人禍時,究竟擋的住嗎?

如果您希望在相關的議題跟我們有更多討論,歡迎與我們聯繫!